水肿或尿浊(肾病综合征)中医
诊疗方案优化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是肾小球疾病的常见表现,由多种病因引起,其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差异甚大。肾病综合征的分类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之诊断主要依靠排除继发性NS。继发性NS的病因常见于糖尿病肾脏疾病、狼疮性肾炎、肾淀粉样变性、药物、肿瘤等。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文献中的“水肿”“尿浊”范畴。
一、中西医诊断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 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二版(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第2版,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及《肾病综合征》第1版,梅长林主编,科学出版社,2015年)
2.病期诊断:水肿期;蛋白尿期;恢复期。
3.证候诊断
二、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常见证候:
1.1 水肿期
(1)风水泛滥
症状: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3,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紧。
治则:散风清热,宣肺行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
(2)脾虚水停
症状: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治则:温运脾阳,以利水湿
方药:决水汤加减
(3)肾气衰微
症状: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冷痛酸重,尿量减少或增多,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灰滞或晄白,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则: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方药:真武汤加减
(4)湿热中阻
症状:腹部膨满,腹水明显,小便不利,大便秘,五心烦热,恶心呕吐,胃脘胀满,口干食纳减少;舌质红苔白厚腻,舌体胖大,脉弦滑或弦数。
治则:健脾清热,除湿利水
方药:中满分消丸加减
1.2 蛋白尿期、恢复期
(1)脾肾两虚,湿热内蕴
症状:尿中泡沫增多,胸脘烦闷,头重且沉,口苦口黏,纳呆泛恶,渴饮不多,大便粘滞,小便短赤,灼热涩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则:健脾补肾,清热利湿
方药:肾炎消白方加减
(2)气阴两虚,湿热内蕴
症状:尿中泡沫多,周身乏力,腰酸腰痛,面浮晄白,头晕心悸,无水肿或有轻度水肿,手足心热,口干咽干,舌质红或舌尖红苔白,脉象滑或兼有数象者。
治则:益气养阴,清热利湿
方药:清心莲子饮加减
(3)脾肾两虚,瘀血内停
症状:尿中泡沫增多,腰部刺痛,或久病;或见面色晦暗或黧黑,唇色紫暗或有瘀斑,肢体麻木。舌暗,或舌有瘀点、瘀斑,或舌下脉络瘀滞,脉细涩或涩
治则:健脾补肾,活血化瘀
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
症状:尿中泡沫多,体重倦怠,面色萎黄,饮食无味,口苦而干,肠鸣便溏,尿少,大量蛋白尿,血浆蛋白低,舌质淡,苔薄黄,脉弱。
治则:健脾益胃,祛湿升阳
方药:升阳益胃汤
煎服法
首先将中药放入砂锅或以陶瓷、不锈钢材料制作的器皿中(忌铁、铝锅)用清水浸泡30分钟,放水量须高出药面2—3厘米为宜,放于炉火上先用武火煎沸后,再用文火煎煮25~30分钟,倾出药液,再放入清水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2—3厘米,煎煮沸15~20分钟,倾出药液。将一剂药两次煎煮药液混合后400毫升,每日一剂,分早晚温服。
三、中医特色治疗:
1.中药穴位贴敷:根据患者症状辩证选取神阙、肾俞穴、脾俞穴、膀胱俞穴、命门穴、关元穴、气海、足三里穴、涌泉等,每次持续1—2h,每日一次。
2.中医定向疗法:根据病情不同,选择性应用自拟中药方剂及正清风痛宁注射剂进行局部(双侧肾区)电离子渗透,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使药物直达病所。
1.穴位贴敷:根据患者症状辩证选取肾俞穴,脾俞穴,膀胱俞穴,命门穴,关元穴、气海、足三里穴,三阴交等,每次持续1—2h,每日一次。
2.中药离子导入:根据病情不同,选择性应用自拟中药方剂及正清风痛宁注射剂进行局部(双侧肾区)电离子渗透,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使药物直达病所。
3.中药足浴:采用具有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的中药纱布包裹煎汤,水温39-40℃足浴十分钟,每日一次。
4.隔物灸: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辨证,选取关元、三焦俞、命门、中脘、阳陵泉、水泉、太溪、神阙、气海、涌泉等穴,每日施灸1次,每30min,连续5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d。通过经络传导调整气血、阴阳、虚实,从而起到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
5.耳穴压豆:根据生物全息理论,选取肾、脾、输尿管、膀胱、肝、耳背肾等耳穴以王不留行籽压贴联合常规治疗。对于改善慢性肾炎患者的心理健康:选穴包括:肾、脾、肝、膀胱、耳背肾、皮质下。
6.针刺治疗:选取肾俞、膀胱俞、志室、水道、归来及相关经络循行,予以针刺治疗肾病疾病。
四、院内制剂和市售中成药:
芪莲肾炎丸 9g 日三次 口服
肾炎消白颗粒 10g 日二次 口服
肾炎止血丸 5g 日三次 口服
肾炎康复片 5片 日三次 口服
肾炎舒片 6片 日三次 口服
黄葵胶囊 5粒 日三次 口服
雷公藤多苷片 3片 日三次 口服
五、辨证选择中药针剂:给予具有活血通络、扩张血管功效的静点中成药,以改善肾血流,可根据病情适当选用,常用药有:
丹红注射液20ml 5%葡萄糖注射液100ml—200ml日一 次 静点;
丹参多酚酸盐100mg 5%葡萄糖注射液 100ml—200ml日一次 静点;
丹参注射液10—20ml 5%葡萄糖注射液150—250ml日一次 静点;
香丹注射液10—20ml 5%葡萄糖注射液150—250ml日一次 静点;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50—100mg 0.9%氯化钠注射液150ml日一次 静点;
六、护理调摄
(1)生活护理:慎起居,勿劳累,避风寒。以卧床休息为主,但应保持适度床上及床旁活动,以防血栓形成,避免剧烈体力活动。加强生活护理,保持环境整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2)饮食护理:限制钠盐摄入,一般每日少于3克。避免过度限制蛋白质摄入造成营养不良。根据理想体重及活动量计算每日热量摄入。
(3)心理护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应帮助患者了解当时的治疗目标,争取患者配合,避免盲目焦虑、紧张、乱投医、乱服药,加重病情。
(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呼吸、血压、水肿、饮食、二便、皮肤、舌脉等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如有腹水时测量腹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