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整改中

方药心得

发布时间:2024-08-25 10:38:49人气:216

(一)参芪地黄汤

参芪地黄汤出自《杂病源流犀烛·大肠病源流·治肠痈方十三》,为脾肾双补之剂,由六味地黄汤减泽泻加人参、黄芪组成。方中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配伍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补中有泄、泄中寓补。再加人参、黄芪意在加强补气之力。全方益气养阴、补肾填精。

1、治疗慢性肾衰竭:用参芪地黄汤为主方治疗慢性肾衰竭尤其是早中期,辨证为脾肾两虚证,临床表现以倦怠乏力,腰酸腰痛等症为主。如腰酸腰痛较重,加入胡芦巴、巴戟天、枸杞子、肉苁蓉等;如夹瘀血症,可合解毒活血汤化裁;如夹湿浊,可加草果仁、白寇仁或砂仁等。长疗程服用本方,可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

2、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慢性肾炎病程日久,病位在脾肾,以虚为主,病属虚实夹杂。可用参芪地黄汤为主补脾肾以治本,加入桑葚子、金樱子、芡实等加强补肾摄精之力;加入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等清热解毒利湿;加入桃仁、红花、刘寄奴、丹参等活血利水。

3、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参芪地黄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肾病属气阴两虚兼血瘀证。

4、治疗高血压肾损害蛋白尿:若脾肾两虚,瘀血阻络证,临床表现为腰酸腰痛,倦怠乏力,或无明显症状,舌质淡紫,脉弦等,以参芪地黄汤加活血化瘀药,如桃仁、红花、丹参、川芎等;若脾肾两虚,湿瘀内蕴证,以参芪地黄汤合越鞠丸加减。

(二)升阳益胃汤

出处《脾胃论》,由黄芪二两,人参、半夏、炙甘草各一两,羌活、独活、防风、白芍各五钱,陈皮四钱,白术、茯苓、泽泻、柴胡各三钱,黄连二钱,共十四味药组成,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同煎。方解:方中用六君子(参、术、苓、草、夏、陈)助阳气,强脾胃,消除因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而产生的湿痰。同时重用黄芪补肺气以固卫阳,和敛脾阴、调营血的白芍配合,使阴阳气血都受到补益,营卫也得到调和。脾胃虚弱之人容易停湿,所以又用柴胡、防风、羌活、独活等升阳散风和利湿的泽泻来配伍治疗。同时还加入小量黄连清热泻火,并能防止升散太过。方药特点:全方补中有散,发中有收,补气健脾,升阳除湿,扶正祛邪的良方。

张佩青教授用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肾脏病之蛋白尿:蛋白尿长时间不消退,体重倦怠,面部及下肢轻度浮肿,食少纳呆腹胀,尿少便溏等症辨证为脾虚下陷,湿邪留连之候。

(三)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所治病证,在《金匮要略》中共记载五种。一为虚劳证,所见腰痛、少腹拘急等病乃由肾阴阳两虚、府筋失养而致。肾失气化、水浊停蓄故小便不利。二为痰饮病,其短气为肾虚不纳,水饮之邪内阻气机所致,并当有腰膝酸软冷痛、眩晕浮肿等症。故仲景谓“当从小便去之”。三为妇女转胞,由于肾阴阳两虚,胞系失养以致气化不行,造成“不得溺”之急,亦势必水饮内停而成实,故仲景又谓“但利小便则愈”。四为消渴病,亦由下焦肾阴阳两虚,肾阳不能上腾,肾阴无以上济,气化不调,开合失司故大渴多饮多溲。五为脚气病,由于肾气不足,寒湿之邪乘虚上侵,气化失职,内水与外湿挟杂致病,故生少腹不仁诸端。以上五种疾病虽有各自不同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但当累及肾脏出现肾阴阳两虚,气不化水而内蓄时,皆当用肾气丸温阳益阴、通利水道、以复气化。

金匮肾气丸方中以地黄甘寒滋补肾阴为主药,配山萸肉、山药滋肾益脾、填补阴精,为“阳化气”提供物质防补药滋腻留邪,得性善通阳的桂枝更能通调水道,以助气化,与诸补药相伍可收相得益彰之效;丹皮性凉,既可制附、桂之温热,以防邪火内生,又能活血化瘀。以“阴生阳益”,又可防燥药伤阴,用附子、桂枝,“少火生气”以“阳生阴长”促进肾气气化;并用茯苓、泽泻淡渗利水泻浊。诸药相合,滋而不腻,温而不燥,补阴之虚可以生气,助阳之弱可以化水;寓补于泻,寓泻于补,升清降浊,有开有合,从而使肾阴阳协调,气化复常,诸病自除。总之,金匮肾气丸是建立在肾阴阳两虚,气化失调,水浊内蓄证,皆有小便异常之证。

 1、治疗肾源性水肿

张佩青教授用金匮肾气丸治疗慢性起病的肾病综合征尤其老年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或糖尿病肾病患者,多与肾阴阳俱虚,失于化气行水,水湿停蓄,溢于肌肤而引起肾源性水肿。临床表现周身水肿或腰以下肿甚,或水肿反复发作,或双下肢水肿,腰膝酸软,倦怠乏力,面色少华,小便量少,舌有齿痕,舌质淡或淡紫,舌苔薄白,以温肾滋阴,利水消肿。若水肿较重可加牛膝、车前子,利水的作用更强,方名“济生肾气丸”,加益母草活血利水;若腹胀腹满,可加大腹皮、厚朴、榔片行气利水,通利三焦;若伴有舌质紫有瘀斑者,可加活血化瘀之品,如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等。

2、治疗前列腺增生

张佩青教授善用金匮肾气丸合滋肾通关丸化裁治疗前列腺增生,多由肾中阴阳俱虚,膀胱气化不利,湿热蓄结,闭塞其流,气血郁滞而致。临床可加活血消坚之品以消其郁滞,如三棱、莪术、桃仁、赤芍等。诸药合用,共奏补肾之阴阳而益肾气,除湿热瘀血而通利水道,使湿热瘀血得祛,阻滞消除,肾气充沛,气化正常则小便通利。如下焦湿热症状明显而现尿黄赤、尿道灼热疼痛,可加瞿麦、萹蓄、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以清热利湿解毒,均可提高疗效。

3、治疗肾积水

张佩青教授常用金匮肾气丸合活络效灵丹治疗肾积水。临床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及病程长短酌情加入三棱、莪术等破血软坚又善于调气之品,增消积逐瘀之力,二方合用化裁,补肾之阴阳,活血化瘀,清热利湿。

(四)半夏泻心汤

出自《伤寒论》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己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原方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张佩青教授用其治疗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辨证为湿热交阻、脾胃不和证,症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大便不通、嘈杂喜冷、口中秽臭、发热口干、或虚烦不眠、惊悸不安,或尿少、尿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临证化裁加入清热祛湿化浊或活血解毒之品。

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方用半夏泻心汤合温胆汤化裁。若肿甚酌加泽泻、白术、 猪苓、大腹皮、木瓜等利水之品。若大便闭、呕不止,可酌加活血解毒降浊之剂,如桃仁、赤芍、丹参、葛根、大黄、草果仁、连翘、紫苏等完谷不化者可加神曲、山楂、麦芽。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于半夏泻心汤增入大黄、草果仁、藿香、苍术、紫苏、陈皮、茵陈等药和阴阳、顺升降、调虚实。

(五)中满分消丸

出自《兰室秘藏》治中满热胀,鼓胀,气胀,水胀,此非寒胀类。方解:黄芩、黄连苦寒清热;干姜、厚朴、砂仁之辛开;参、术、苓、草、泽泻等健脾利湿;半夏、陈皮和胃化湿;即祛邪与扶正兼顾、辛开苦降并施,药味虽多,配伍精当。

张佩青教授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乃至肾功能不全高度浮肿者,症见腹胀满、恶心呕吐、不能食、浮肿、小便少、手足心热、大便不调、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弦滑等症,甚至高度浮肿、大量腹水,用速尿而效不显者,辨证为脾湿胃热。其中治肾病综合征水肿甚多,凡辨证属脾胃湿热壅结,小便不利,用此方皆效。也常用此方治疗肝硬化腹水及胃肠功能紊乱之气胀热胀,辨证属脾胃不和,湿热壅结,升降失调者,皆有良效。

(六)上中下通用痛风汤

出自朱震亨《丹溪心法》一书,能通治周身骨节疼痛的痛风证,所以叫做上中下通用痛风方。组成:酒炒黄柏、苍术、姜制天南星各二两,桂枝、威灵仙、红花、羌活各二钱半,防己、白芷、桃仁各半两,龙胆草、川芎、炒神曲各一两,共研细末,用神曲煮糊和成丸药,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三钱),白开水送下。

痛风证有受寒、受湿、夹热、夹痰和血脉不和等原因,而方中黄柏清热,苍术燥湿,龙胆草泻火,防己行水,合起来能治湿和热。南星燥痰散风,桃仁、红花能活血行瘀,川芎调血中之气,合起来治痰和血。羌活去骨节间风邪,白芷去头面的风邪,桂枝、威灵仙去手臂足胫的风邪,合起来能去周身骨节的风邪。而神曲消中焦脾胃积滞之气。其中天南星具有祛痰通络祛风之功,辛开走动,专疏经络,可见本品虽侧重于治痰祛风,但尚有散血活血之功。威灵仙“消痰水,破坚积”,疏通痹阻之经络,畅行凝滞之气血,与清热除湿及活血之品配伍,则奏效更佳,对某些极重之痹证也常收效。本方既能疏散风邪于上,又能泻热渗湿于下,还可以活血燥痰消滞而调中,所以上中下的痛风皆可通用。具有清化痰瘀,除湿清热,使痰瘀得去,湿热得清,气血周流,经络宣通。

张佩青教授临床常以本方治疗因湿、热、痰、瘀交织,壅滞经络关节,气血流行不畅所致之痹证,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症见关节肌肉疼痛,关节肿胀,缠绵不愈,甚则变形;或见皮下结节红斑,颜色紫暗或肢节疼痛如锥刺。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