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标准
1.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6年学术会议上拟定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方案。
2.1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病情迁延,临床表现可轻可重,或时轻时重。随着病情发展,肾功能逐渐减退,后期可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等
情况。
2.2 尿检查异常,常有长期持续性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常< 3.5 g/24 h,血尿( 相差显微镜多见多形态改变的红细胞),可有管型尿,不同程度的水肿、高血压等表现。
2.3 病程中可因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诱发急性发作,出现类似急性肾炎的表现。
2.4 排除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后,方可诊断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二.中医治疗:
(一)气阴两虚,湿热内蕴
主症:①少气乏力;②口舌干燥或咽干;③舌尖红赤,脉沉细。
次症:①面晄神疲;②时有自汗;③颜面或下肢轻度浮肿。
注:辨证符合主症①加②或③,或符合主症②或③,兼2条以上(含2条)次证即可诊断。
治则:益气养阴,清热利湿
方药:清心莲子饮加减
党参25g、黄芪25g、骨皮20g、黄芩15g
车前15g、茯苓20g、柴胡20g、麦冬15g
莲子20g、半枝莲25g、白花蛇舌草50g 鱼腥草25g;
水煎服
如肿重者可加益母草、冬瓜皮以利水消肿;脾胃不和,受纳不佳时可加内金以和胃;如血尿加重者,可加石苇,小蓟,茜草,藕节以止血。
中成药:病情稳定可以服我院内制剂清心莲子丸,2丸日两次口服。
(二)脾肾两虚,湿热内蕴
主症:①倦怠乏力或气短懒言;②食少,呕恶不欲食;③腰膝酸软;④手足心热。
次症:①水肿或不肿;②面色少华;③口唇指甲色淡白;④舌苔厚腻;⑤舌淡边有齿痕,脉象沉细。
注:辨证符合主证4项,或符合主证①③④项兼次症②或④⑤,或符合主证①④兼次症④⑤或①④即可诊断。
治则:补肾健脾,清热利湿
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
党参25g、黄芪25g、生地20g、山芋20g、
山药15g、茯苓20g丹参25g、泽泻15g、
枸杞25g、首乌25g、杜仲20g、女贞20g
半支莲25g、白花蛇舌草50g、鱼腥草25g
水煎服
若见脾虚兼有气滞者,可加焦山楂和砂仁等,可健胃助脾之运化;若腰膝酸痛明显者,可于方中加仙灵脾,杜仲,可温肾壮阳、强筋骨,既温补肾阳,又治腰膝酸疲软;本证以脾肾两虚为本,但多易招致风热外袭,故治疗用药时,除以健脾补肾为主外,须合用清热解毒之品,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鱼腥草等防其热化,否则病邪更为缠绵难愈;伴浮肿,可加冬瓜皮,大腹皮等具有利水消肿之功,临床均可随证加减用之。
(三)脾肾气虚、湿瘀阻络、风邪客肾
主症:①腰膝酸痛;②乏力;③尿中多沫;④舌质暗红,苔黄腻,脉细涩。
次症:①晨起眼睑轻浮;②口干或咽干;③易患感冒;④皮肤出现散在紫斑。
注:辨证符合主症①加②③,或符合主症①②或③④,兼2条以上(含2条)次证即可诊断。
治则:益气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益气通络汤加减
党参25g、黄芪25g、白术20g、防风15g
车前15g、茯苓20g、水蛭10g、五味子15g
僵蚕20g、芡实25g、金樱子20g 青风藤30g
苏木25g
水煎服
(四) 肾气亏虚,瘀浊阻滞
主症:①腰膝酸痛;②乏力;③舌质暗红,苔黄腻,脉细涩。
次症:①晨起眼脸轻浮;②恶心纳差;③口中黏腻;④皮肤出现散在紫斑。
注:辨证符合主症两项,或符合主症2条以上(含2条)次证即可诊断。
治则:补肾化浊,活血化瘀
方药:益肾活血汤加减
连翘20g 红花15g 当归15g 枳壳15g
葛根30g 赤芍20g 柴胡20g 甘草10g
生地20g 草果仁30g 厚朴30g 大黄10g
榔片20g 紫苏20g 白芷20g 黄芪30g
党参30g 熟地20g 山药20g 茯苓20g
泽泻20g 丹参30g 焦三仙各20g 桃仁20g
水煎服
(五)脾虚,湿热内蕴型
主证:①下肢浮肿或全身浮肿、②脘腹痞满、③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次证:①倦怠乏力、②口苦纳呆、③小便短赤、④大便秘结,
注:辨证符合主症①加②或③,或符合主症②或③,兼2条以上(含2条)次证即可诊断。
治则:行气健脾、清热利湿
处方:中满分消汤加减
党参30g 白术30g 茯苓30g 陈皮20g
半夏15g 砂仁20g 枳壳20g 猪苓20g
泽泻15g 厚朴30g 黄芩15g 黄连15g
生姜15g 姜黄15g 半枝莲30g 白花蛇舌草30g
水煎服 早晚二次温服
加减之法:腰以下肿甚、小便短少者,可再加五苓散合用以增强其利水消肿之功。偏寒者加附子、干姜以温阳利水;偏热者加滑石、通草以利水清热;腹中胀满者加莱菔子、厚朴、砂仁以消滞行气;正气不足者加党参、白术以补气健脾。本方也可用作治疗急性肾炎或妊娠水肿者。
(六)肺肾阴虚,湿热内蕴
主症:①腰膝酸痛;②口干或咽干咽痛;③五心烦热;④舌红少苔,或苔黄腻,脉细数。
次症:①眼脸及下肢浮肿;②咳嗽③溺血便赤;④口中粘腻;⑤皮肤出现散在紫斑。
注:辨证符合主症①加②或③,或符合主症①②或③④,兼2条以上(含2条)次证即可诊断。
治则:养阴清热、利湿止血
方药:养阴汤加减
生地20g、玄参20g、白芍20g、麦冬20g、
丹皮15g、双花30g、半枝莲25g、白花蛇舌草50g、
鱼腥草25g、连翘20g、板蓝根30g
水煎服
若病人血尿明显,可加小蓟,仙鹤草,侧柏叶。若病人表现血尿持久不消,可加收敛固涩的对药生牡蛎,海螵蛸;若病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较重,版友咳嗽咯痰等,可酌加紫苑,冬花,川贝母等
中成药的使用:(根据医保相关政策,我们调整了中成药的使用品种),其中院内制剂主要有芪连肾炎丸、蛇草肾炎颗粒、肾炎消白颗粒、肾炎止血丸等;其余中成药有雷公藤多甙片,正清风痛宁,肾炎康复片,黄葵胶囊,肾炎舒片等;静脉输注谷红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肾康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等,去除原有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19年医保目录中限制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六)中医非药物疗法的使用:
我们主要采用
1.穴位贴敷:根据患者症状辩证选取肾俞穴,脾俞穴,膀胱俞穴,命门穴,关元穴、气海、足三里穴,三阴交等,每次持续1—2h,每日一次。
2.中药离子导入:根据病情不同,选择性应用自拟中药方剂、及正清风痛宁注射剂进行局部(双侧肾区)电离子渗透,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使药物直达病所。
3.中药足浴:采用具有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的中药纱布包裹煎汤,水温39-40℃足浴十分钟,每日一次。
4.隔物灸: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辨证,选取关元,三焦俞,命门,中脘,阳陵泉,水泉,太溪,神阙,气海,涌泉等穴,每日施灸1次,每30min,连续5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d。通过经络传导调整气血、阴阳、虚实,从而起到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
5.耳穴压豆:选取肾、脾、输尿管、膀胱、肝、耳背肾等耳穴以王不留行籽压贴联合常规治疗。对于改善慢性肾炎患者的心理健康:选穴包括:肾、脾、肝、膀胱、耳背肾、皮质下。
6.针刺治疗水肿:针刺曲池、外关、中渚穴、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
三、中医辨证施护
(一)气阴两虚,湿热内蕴
症状:晨起眼睑浮肿,下肢轻浮,面晄神疲,周身乏力,时有自汗,手足心热,咽部暗红,口舌干燥,或遗精淋浊,时有溺血,或带下清稀或黄稠,舌质淡苔薄白,或舌尖红赤,脉沉细。
施护:1.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注意上呼吸道感染,限制探视人员。
2.应注意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炎、咽夹炎等。
3.病人宜食具有补血益气,血肉有情之品。如鲫鱼、牛羊肉、鸡肉等。
4.中药宜热服,量要少,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二)脾肾两虚,湿热内蕴
症状:见面色少华,头晕目眩,气短乏力,语声低微,口唇干燥,口唇指甲色淡白,腰膝酸软,手足心热,食少纳呆,呕恶不欲食,水肿或不肿,尿少色黄,或夜尿清长,大便稀或干,舌淡边有齿痕,脉象沉细。
施护:1.病人宜食具有温阳、行气、散寒作用的食品,如姜、葱、芥末、胡 椒、大蒜、韭菜、羊肉等。忌生冷瓜果、凉拌菜。
2.中药煎剂宜热服、浓煎,量宜少,早晚空腹服。如有恶心、呕吐者可在服药前用姜汁数滴滴舌,也可用生姜、冬瓜皮泡水代茶饮,以和胃止吐。
(三)脾肾气虚、湿瘀阻络、风邪袭肾
症状:腰膝酸痛,乏力,易患感冒,尿中多沫,眼睑及下肢轻浮,口干或咽干,皮肤出现散在紫斑,舌质暗红,苔黄腻,脉细涩。
施护:1.病人宜食具有益气健脾、活血祛湿的食品,如山药、莲子、枸杞、冬瓜、山楂等。忌生冷瓜果、凉拌菜。
2.中药煎剂宜热服、浓煎,量宜少,早晚空腹服。如有汗出,应适当增减衣物,避免体虚感受外邪。
(四)肾气亏虚,瘀浊阻滞
症状腰膝酸痛;乏力;晨起眼脸轻浮;恶心纳差;口中黏腻;皮肤出现散在紫斑。舌质暗红,苔黄腻,脉细涩。
施护:
1.病人宜食具有行气、散寒作用的食品,忌生冷瓜果、凉拌菜。并给予低盐低脂、 清淡易消化饮食。
2.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不良情绪,培养其积极乐观的心态。最终使患者心态平和,情志舒畅,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五)脾虚,湿热内蕴型
症状:下肢浮肿或全身浮肿、脘腹痞满、倦怠乏力、口苦纳呆、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施护:病人宜食具有行气、易消化的食品,忌生冷瓜果、不易消化之食物,不可大量饮水。并给予低盐低脂优质蛋白清淡饮食。
(六)肺肾阴虚,湿热内蕴
症状:见咽干咽痛,咳嗽,溺血便赤,腰膝酸痛,五心烦热,晨起眼睑浮肿或不肿,舌红少苔,或苔黄腻,脉细数。
施护:1.病室温度宜偏低,凉爽,安静,通风良好
2.病人宜食具有益气健脾食品,应清淡可口,易消化。如鱼、瘦肉、蛋、奶、莲子、苡仁、赤小豆等。
3.保持皮肤、口腔、会阴的清洁卫生,勤以淡盐水漱口,定期温水擦浴,勤换内衣裤。
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护理:
1.治疗前首先向患者介绍此法的操作方法及特点,告诉患者此种方法使药力直接进入肾组织,发挥疗效快, 一般无不良反应,使患者对此法有充分理解, 从而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
2.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准确选定穴位位置进行贴敷或找准双侧肾区进行离子导入,每次操作前评估局部皮肤情况,结束时及时清除中药,并用湿纱布清洁皮肤。如局部皮肤出现潮红、瘙痒、热痛、皮疹或其他不适现象,嘱患者不必惊恐,清除药膏,观察皮肤情况,必要时局部使抗过敏药物,或通知医师采用抗过敏治疗。
3.饮食上也药遵守口服中药常用饮食禁忌,忌寒凉生冷,戒烟酒,不吃辛辣、 鱼虾等食物, 少吃肥甘,以清淡饮食为主。
4.耳穴压豆禁忌证:耳郭上有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不宜用耳穴治疗。
5.灸法治疗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澡,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