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根据王铁良教授临床辨证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及参考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西医诊断标准:
过敏性紫癜符合《内科学》(第 6 版)诊断标准。
(1)发病前 1-3 周有低热、咽痛、全身乏力或上呼吸道感染史。
(2)典型四肢皮肤紫癜,可伴有关节肿痛及血尿。
(3)血小板计数、功能及凝血检查正常。
(4)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血管炎及紫癜。
(5)紫癜性肾炎标准:在过敏性紫癜的病程中或紫癜消失后出现肾脏受累的表现:肉眼或镜下血尿或水肿,或有蛋白尿及管型。
二.中医治疗:
1.热毒炽盛,伤阴损络
发热咽痛,口渴心烦,关节疼痛,下肢有紫癜,尿血,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处方:自拟养阴止血方加减
生地20g 玄参20g 白芍20g 麦冬20g
丹皮15g 双花30g 半枝莲25g 白花蛇舌草50g
鱼腥草25g、连翘20g、板兰根30g 生地榆20g
生牡蛎30g 海蛸30g 老节20g 侧柏炭20g
日一剂 水煎服
腹泻腹痛,明显者可加黄芩、黄连、葛根、马齿苋等,皮肤紫癜明显者加水牛角,紫草等
2.气阴两虚 湿热内蕴
皮肤紫斑时轻时重,神倦乏力;时有自汗颜面或下肢轻度浮肿。口舌干燥或咽干;舌尖红赤,脉沉细。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利湿
处方:清心莲子饮加减。
党参25g 黄芪25g 地骨皮20g 黄芩15g
车前15g 茯苓20g 柴胡20g 麦冬15g
莲子20g 茅根30g 双花20g 连翘20g
半支莲25g 白花蛇舌草50g 鱼腥草25g
日一剂 水煎服
血尿重者加生地榆,侧柏炭,小蓟,藕节等,蛋白尿明显者可加金樱子,芡实等。
3.脾气虚弱
皮肤紫斑,便血尿血,气短乏力,食少懒言,面色无华,脘腹胀满,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脉沉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摄血
处方:升阳益胃汤或归脾汤加减
党参30 炒白术30 黄芪30 黄连15
半夏15 陈皮20 甘草15 茯苓20
泽泻20 防风15 羌活15 独活15
柴胡20 双花20 连翘20 当归15g
元肉15 酸枣仁30
日一剂 水煎服
4.脾肾两虚,湿热内蕴
皮肤紫斑,倦怠乏力,食少,腰膝酸软,手足心热,水肿或不肿,尿中多沫或尿血,舌苔厚腻;舌淡边有齿痕,脉象沉细。
治法: 补肾健脾,清热利湿
处方:参芪地黄汤加减
党参25g、黄芪25g、生地20g、山芋20g、
山药15g、茯苓20g丹参25g、泽泻15g、
枸杞25g、首乌25g、杜仲20g、女贞20g
半支莲25g、白花蛇舌草50g、鱼腥草25g
砂仁15g 仙灵脾20g
日一剂水煎服
5.肝肾阴虚
皮肤紫斑,尿血,手足心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咽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肝,凉血解毒
处方:知柏地黄汤加减。
知母20g 黄柏15g 熟地15g 山药20g
山萸肉15g泽泻15g 茯苓15g 丹皮15g
女贞子20g 旱莲草20g 杜仲炭20g 侧柏炭20g
半枝莲30g 白花蛇舌草30g 鱼腥草30g 小蓟50g
日一剂 水煎服
中成药:
雷公藤多甙片/火把花根/正清风痛宁,肾炎康复片、复方肾炎片,黄葵胶囊,血栓通粉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黄芪注射液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三.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 2002 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1)临床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红细胞数正常,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正常;尿蛋白定性阴性或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肾功能正常。
(2)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尿红细胞减少≥3 个/HP 或 2 个“+”,或尿沉渣RBC 计数检查减少≥40%;尿蛋白定性减少 2 个“+”,或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减少≥40%;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
(3)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定性减少 1 个“+”,或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减少<40%;尿沉渣 RBC 计数减少<3 个/HP 或 1 个“+”,或尿沉渣 RBC 计数检查减少<40%;肾功能
正常或有改善。
(4)无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改善均未达到有效标准或加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