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整改中

临证经验

发布时间:2024-12-30 21:34:12人气:39

一、关于消水肿

水肿是慢性肾病常见的症状,常时轻时重,时起时伏,经年累月,绵绵不已。消肿之法,非一味利尿所概其全。一般而言,病之初起或急性发作者,多兼有表证,此乃肺气不宣,水道不通,故治以宣肺利水,多选用越婢加术汤,麻附细辛汤和五苓、五皮饮等。如病情较长,身肿肢沉,纳呆便溏,面晄神疲者可主以健脾行水。肿势甚者可用加减茯苓导水汤、大橘皮汤,肿势缓者,则以加味参苓白术散稳固。病程长,有脾肾阳虚表现者,如畏寒肢冷,舌淡嫩胖,腹胀便溏等可用实脾饮、真武汤或金匮肾气汤加减治之。

总之本证为一本虚标实之候,脾肾不足,气化失调,而致水湿停留,由于其病程绵长,水湿可渐而化热,合成湿热,甚则为热毒;又由于水湿碍血正常循行,血脉不利而致瘀血形成,所以本证常出现虚实错杂的症候,这也就构成了本证反复不愈的特点。湿热瘀血等病理产物,留著人体,一方面伤及正气,使正气更虚;另一方面其本身又可成为水肿新的成因,故在慢性肾病水肿的治疗上,应时刻调整,配合使用清热利湿或活血化瘀等方法。

二、关于消除蛋白尿:

中医认为蛋白尿是脾肾不固,精微下泄而引起,但引起脾肾不固的原因多是由于邪浊留恋,固摄封藏失职而致,所以不可徒行固涩一法,而应治本澄源,辨证施治。如尿中蛋白由湿热所致者,或因热毒形成或因水湿作祟或因外感蛋白尿加重,或夹有瘀血等,凡此种种,皆属邪实症状显著,故治疗上必须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为治则,常用治法与方药为:清利湿热类:车前、萹蓄、瞿麦、黄柏、萆薢、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活血化瘀类:当归、川芎、赤芍、丹参、益母草等。清热解毒类:公英、地丁、双花、连翘;利湿消肿类:茯苓、猪苓、泽泻、通草、冬瓜皮、大腹皮等。代表方剂:加味清心莲子饮、东垣合剂、养阴清肺汤、益肾固本汤等。

此外一些确有消除蛋白尿的单方、验方以及近年来被确认的新药如雷公藤多苷片、昆明山海棠、正清风痛宁、地黄叶总苷、昆仙胶囊等均可酌情加入使用。

三、关于中药配合激素治疗的问题

中医认为,激素类同于中药的纯阳之品,长期应用,可致阳盛。进而耗伤阴津,临床上可表现出阴虚内热之象,当要撤减激素时,阳气相对较虚,可表现出阳弱之象。所以激素运用时,可造成人体阴阳失调。及时配合中药,可望调整此失衡状态。并纠正激素的副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效用。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大剂量阶段 滋补肾阴、清热利尿。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2、激素撤减阶段,可宣补肾益气,常用参苓白术散合二至丸。

3、维持阶段,中药宣阴阳并补以巩固疗效,常用参芪麦味地黄汤或右归饮等。

四、慢性肾病过程中的“湿热”证治

慢性肾病,以脾肾不足为其发病基础,脾肾不足,水湿难化而变生诸证。临床中发现慢性肾病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湿热表现,究其原因有四:一是慢性肾病的病程长,湿郁日久,湿从热化而成湿热;二是久用激素每有助湿化热之弊;三是热毒侵袭与湿浊相搏而成湿热;四是过用温补,阳复太过,湿化为热,湿热相合,日久难解,致使慢性肾病病机更加复杂。因此,合理治疗湿热这一病理因素,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一环。

对于湿热之邪,吴氏《温病条辨》之论述,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临床上根据湿热所在部位,可分为上、中、下三焦湿热。上焦湿热者主以宣气化湿,以加味三仁汤治之。湿热在中焦者,主以芳香燥湿以加减藿香正气散或黄连温胆汤治之,湿热在下焦者主以淡渗利湿,以清热利湿汤或萆薢分清饮治之。

 总之本证属标实之证,其根源在于正虚,所以清利湿热之法一定要同扶正之法合起来运用,要分清不同时期不同表现而采取相应的治法。

五、主张应用培补肾阳法治疗多种慢性杂病:

中医所指的慢性久病,包括多种病程较长,体质偏虚的患者。这些疾病在辩证论治上所涉及脏腑较多,但在久治不愈,缠绵难复的情况下,有不少患者多出现肾阳虚衰的征象,经采用“培补肾阳”法后,往往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通过长期临床观察,进一步证实了此法在慢性久病治疗中,存在无尽的应用价值。

肾为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所以它是调节各个脏腑功能的中心,平衡维系机体矛盾统一的主宰;而肾中真阳更是生命活动的生化之源。它能温养脏腑,煦绾百骸。肾阳振、肾气足则精神充沛,百病不生。倘若肾阳虚、肾气虚,就必然神气衰惫,倦怠无力,百病丛生。因此,许多慢性久病的治疗上,都与肾阴阳的亏损有关,而培补肾之阴阳,往往能起到比较显著的作用。但后人片面地理解了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说,以致顾阴者多,补阳者少。其实丹溪所说的“阳常有余”,是妄动之相火,实际上是病理之火,即邪火,并不是指人体的阳气。因此,我们在慢性久病的处理上,要“从肾论治”,特别是肾阳不振。如能使用“培补肾阳”这一法则往往就可以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关于论治问题,要遵循景岳所云:“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当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为此我们拟定了“益肾固本汤”药用党参30g 黄芪30g 熟地20g山药20g山萸肉20g丹皮15g茯苓20g泽泻15g砂仁20g仙灵脾20g随证加减:

1.脾肾阳虚而大便溏泄者加补骨脂、益智仁、肉蔻、吴茱萸、炒白术。

2.肾阴阳俱虚而带下绵注或经行量多者,加乌贼骨、茜叶炭、败龟板

3.浮肿者加附片、白术、茯苓等

4.遗精或者小便频数者加山萸肉、菟丝子、芡实、金樱子等

5.阳痿早泄者,加巴戟天、蜂房、肉苁蓉等

6.心脾两虚,心悸怔忡,失眠者加潞党参、炒白术、龙眼肉、当归等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