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常见病,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多种多样,但其共同的病理机制是骨组织缺血,由于各种骨内、外致病因素引起骨组织营养血流减少、骨内血管网受压或流出静脉阻塞,造成局部血供障碍,严重者可引起骨组织缺血性坏死。病初可仅表现为单一主要血管受损,随着病情的发展,如残余循环血量不足以维持受损部位骨细胞正常供血需要时,骨髓组织将首先受损,随后出现骨细胞坏死。中医认为与股骨头坏死病变关系最为密切的为肝、脾、肾三脏。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健则髓充,髓满则骨坚。反之,则髓枯骨萎,失去应用的再生能力。肝主筋藏血,与肾同源,两藏荣衰与共,若肝脏受累,藏血失司,不能正常调节血量,“心主血,肝藏之,人动则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若血液藏运不周,营养不济,亦是造成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因素。脾胃为后天这本,万物生化之源,使脾健胃和,则不谷腐熟,化气化血,以行营卫,若脾胃失健运,生化气血无源,则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就,本病当属中医“髀枢痹”“骨萎”“骨蚀”“髋骨痹”等范畴。
二、辨证
(1)辨证分型
1、 肾虚血瘀型:髋部钝痛,活动后加重,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无力,跛行,精神萎靡,面色晃白或黧黑,舌淡白或淤有点,苔薄白或无苔,脉沉细弦涩。
2、气滞血瘀型:髋部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不移,久坐久卧后疼痛加重,适当活动后疼痛减轻,舌质略暗,脉沉涩。
3、肝肾两虚型:髋部疼痛较轻,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减轻。患肢肌肉萎缩,自汗或盗汗,健忘失眠,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2)辩因分型
1、外伤引起:髋部的外伤、劳损致使脉络损伤,血瘀于股骨头,股骨头内血行停滞,瘀血留而不散,阻滞脉络,进而经脉闭阻,筋骨失养,骨腐筋萎,发为骨蚀病;主要表现为髋部疼痛,夜间剧痛,刺痛不移,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暗或有瘀点,苔黄,脉弦或沉涩。
2、饮酒引起:酒精辛温燥烈,肝肾气血受损,肝血不足,股骨头失其所养;肾气不足,髓空骨疏,肝肾二脏同受损,骨腐筋缩,发为骨蚀。其临床表现为髋部酸痛,屈伸不利,跛行,伴有头晕乏力,舌尖红,舌苔薄白,脉沉细。
3、激素引起:激素在体内长期蓄积造成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引起微血管阻塞,钙吸收障碍,骨质合成减少,进而骨质疏松,再进一步缺血,发为骨蚀;早期症状不明显,仅见于大腿部肌肉无力和内收肌疼痛,或有远离部位的肢体疼痛,在劳累后可出现髋关节间歇性疼痛,双髋交替性疼痛或伴轻度跛行,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涩或弦。
三、治疗
(1)辨证治疗
1、气滞血瘀型: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代表方药如下方加减:三棱15g、莪术15g、鸡血藤25g、川芎15g、甲珠15g、元胡15g、伸筋草25g、郁金25g 、木香15g、怀牛膝25g。
2、肾虚血瘀型:治法:活血化瘀、补肾壮骨。代表方药如下方加减:三棱15g、莪术15g、鸡血藤25g、熟地30g、山茱萸25g、山药25g、甲珠10g、黄芪30g、当归15g、川芎12g、地龙20g、怀牛膝25g。
3、肝肾两虚型:治法: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代表方药如下方加减:熟地30g、山茱萸20g、山药25g、龟板15g、淫羊藿25g、川芎15g、当归15g、牡蛎15g、菟丝子15g、怀牛膝25g。
(2)辩因治疗
1、外伤引起:采用分期论治。初期脉络损伤,瘀血不行,瘀不去新不生,治宜破血逐瘀,用药方剂同上述气滞血瘀型,辨证加减;中期疼痛稍减,气血不和,肝肾亏损,治宜补益肝肾、调和气血,用药方剂同上述肾虚血瘀型,辨证加减;后期肝肾亏虚,肝藏血主筋,肾主骨生髓,肝肾不足,故筋骨失养,治宜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用药方剂同上述肝肾两虚型,辨证加减;
2、饮酒引起:针对饮酒之因,除常规辨证外,重用葛根花,取其性味甘平,解酒醒脾,加配草果辛香浓烈,燥湿散寒,增强解毒健脾之效。
3、激素引起:针对激素之毒,除常规辨证外,重用甘草、黄芪益气健脾,可排解激素之毒;多获良效。
4、此外人体气血流行全身,是脏腑经络及一切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若先天不足,或后天脾胃虚弱,或大病久病之后,或长期大量应用激素、耗伤气血,或因劳逸过度、气血下陷等诸多因素皆可使气血双亏,故当出现面色无华,气短乏力,唇甲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等气血不足之象,应兼顾气血,方用八珍汤加减。
(3)其他中医外治法
1、外用中药熥患处:拟方:透骨草50g、伸筋草25g、杜仲20g、郁金15g、木香15g、川牛膝25g、三棱15g、文术15g、元胡15g。一剂,将药装入白布袋内,水浸2分钟,蒸5分钟,熥15~20分钟,每日2次,早晚髋部热敷。风寒湿症状较明显折可加羌活、灵仙、五加皮等,气血瘀滞疼痛较明显可加郁金、木香、三棱、文术等,肝肾不足可加仙茅、骨碎补、仙灵脾等。
2、推拿治疗:①仰卧位,操作者立于患侧,以掌根揉,从髋部大腿外侧揉至膝部,先取外,再取内,内由大腿根部揉至膝部,掌根重叠相连,初始手法不宜过猛,应轻柔舒缓,使肌肉得以放松。②以拇指点压环跳、风市、梁丘、膝眼、阳陵泉等穴,以指下酸沉憋胀为宜。意在舒筋通络强肌健体。③屈膝以空拳叩击患肢,由髋及膝,从上而下,由内至外,缓慢叩击,待肌肉放松后,以一手扶膝,一手握躁,使患肢作髋屈曲,内收、外展运动。角度以能耐受为度。然后双掌重叠,抱患侧膝,作髋关节旋转运动。④患骸屈曲,将躁关节放至对侧膝关节上部,患膝外展至最大限度。同时一手压膝,一手拇指拨动患髋内侧大筋处,由髋及膝,由上至下拨动1一2次,拨动时疼痛较甚,以患者能耐受为宜。⑤患肢抬高并做蹬腿运动。蹬腿时以一手扶膝,一手握躁,辅助做蹬腿运动。疼痛缓解后,以其自主蹬腿为宜。⑥取俯卧位,以掌根从髋外侧由上至下揉至膝上部,从臀后揉至膝胭部。⑦髋内侧由上至下拿至膝内侧,再由髋外侧由上至下拿至膝外侧,然后以掌根由上至下叩击,使肌肉有效放松。⑧屈膝内收,以足跟叩击臀后。骸关节间隙狭窄者,屈膝可致大腿前侧至大腿根部痛,用力不可过猛。叩击臀后以足跟压臀 作内收、外展、旋转运动,以充分伸展股四头肌。⑨以拇指或肘部按压环跳穴,使其有憋胀感向下传导至膝踩为佳,从而达到舒筋解痉通络之功。⑩以双手握躁向后拉伸升提做摇摆运动,从而使骸关节间隙拉伸,缓解局部肌痉挛,进而 改善其血液循环。
3、针灸治疗:以局部选穴为主,配以远端的穴位,主要有阿是穴、环跳、殷门、承扶、风市、委中、承山、承筋、附阳、足三里、阳陵泉、关元、太溪、悬钟、涌泉等。得气即止,旋而出针。 每日针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日。 辨证偏寒者可加用艾灸箱熏局部,每次20分钟,一日一次。
4、理疗:多采用直流电离子导入方法,利用直流电场的作用,使药物离子经过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直达病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称为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离子导入的优点是药物在局部组织浓度较高,作用持续时间长,且导入的是药物的有效成分,同时兼有直流电和药物的综合作用。一般都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强组织的代谢和营养,促进炎性水肿吸收及血肿消散,松解粘连的作用,并可缓解肌肉痉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