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学术思想
(1)倡导中医治则及选择扶正固本治则研究
导师大学毕业分配到我院,在四十多年的中药药理专业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积极倡导中医治则研究,并提出以药理等现代科学技术及方法来探索中医治则实质的思路。导师认为,治则既是治疗疾病的准则理论,又是确立治疗方法的依据,而治疗方法是在治则指导下所确立的具体治疗措施,它直接关系到处方、用药等。辨证论治是临床医学的精华,是中医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治则是探索中医精华“辨证论治”和理法方药的基础,有利于揭示“证的本质”。
(2)选择扶正固本治则研究
导师之所以首先选择扶正固本治则进行研究,是基于以下3点主要理由:
①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依据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而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外部条件。中医的发病学告诉我们,人体正气的强弱可以决定疾病的发生与否,并与发病部位、程度有关。扶正固本,使正气加强,固身体这个“本”,不仅有助于机体抗御病邪、预防疾病,或疾病发生后驱邪外出,而且有利于调节机体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维持生理平衡,或病后自我修复、恢复健康。
②正气不足是形成“虚证”的主要病机
疾病发生之后,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所发生的病理变化,不是邪盛,就是正衰,从而形成了虚证和实证。正衰是指正气不足的病理变化,是形成虚证的主要病机。疾病发生、发展之后,出现正衰,形成虚证?!靶樵虿怪保孕橹さ闹卧蚝椭瘟品椒ǎ褪窃诜稣瘫局卧蛑傅枷虏捎貌挂娣?。
③扶正固本治则符合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在扶正固本治则指导下所确立的具体治疗方法,即补益法及其补益药不仅能扶助正气、治疗虚证,而且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完全符合早在《内经》中就提出的“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内容。前者,在疾病发生之前,通过扶助(培养)正气,以防止疾病发生;后者,在疾病发生之后,提高抗病能力,以防止疾病的发展。
(3)选择补气药研究
为了研究扶正固本治则的意义、实质,我们选择在扶正固本治则指导下的补益法之补益药(或称扶正固本药)进行研究。所谓补益药,是指凡能补益正气、增强体质,以提高抗病能力、治疗虚证的药物。具有补益法作用的药物有四个类别,导师为什么首选补气法所用的补气药进行研究,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
①“气”在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补气药能补益脏腑之气,其中尤以脾肺气虚证疗效最为显著。此气不仅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在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难经·摄生类》也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
②人体的气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防御、推动、固摄、营养及温煦作用等。正气是防御功能的物质基础,它包括精、气、血、津液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而机体的防御功能中气所起的作用是主要的。正气的防御作用,一是护卫全身的肌表,防御外邪的入侵;二是邪气入侵后发生了疾病,正气与之进行斗争,驱邪外出或战而消灭之,防止邪气对机体的进一步损害,促进健康的恢复。
③补气药中的气指正气,亦指与精、血、津液并列的气。补气药主要作用是扶正,使正气加强,除了有助于机体抗御病邪和祛除病邪的作用外,还有助于治疗“气虚证”。达到《素问·刺法论》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④黑龙江省是补气药的全国主产区之一,有闻名中外的“宁古塔芪”、人参、五味子、刺五加等道地药材及地产药材,且资源丰富。如能立足本省补气中药等天然药物优势,开展补气药及扶正固本治则研究,则有了资源优势。导师认为中药研究要突出地方特色,即中药研究要立足当地资源、发挥自身优势,是取得成功的有效途径之一。
⑤补气药有可能减轻或根治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院开发研制的防治慢性支气管炎中药新药“满山红”取得突破性进展。一味中药竟然有止咳、祛痰、平喘三方面作用,这是西药无法比拟的,但是满山红只是一种对症药物,还不能根治此病。要想达到根治这一常见病、多发病,需要一个综合防治措施。中医学理论告诉我们,应用补益药可有减轻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巩固对症药物疗效或有根治该病的可能性。因为慢性支气管炎的本质是“虚证”,“虚则补之”,这就是导师继满山红之后提出并选择刺五加补气方药和扶正固本治则进行研究的主要理由之一。
(4)选择刺五加等补气方药研究
继满山红之后,导师在选择刺五加进行系统药理作用研究及在此研究基础上,又选择黄芪、玉屏风散、人参、四君子汤等补气方药,进行扶正固本作用及探讨扶正固本治则研究,其结果证明了刺五加等补气方药具有扶正固本作用。
(5)刺五加等补气方药的扶正固本作用及其实质。
①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a.提高机体器官系统功能
刺五加不仅有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而且能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者均有增强作用。此外,还能增强骨髓造血功能,特别是肝脏的解毒功能及肾上腺皮质功能等。
b.抗应激作用
刺五加、人参等补气药能增强机体对外界各种有害刺激因素的非特异性抵抗力(即抗应激能力),其作用是非特异性的和广谱的,即对不同性质的如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的有害性刺激均有提高机体抵抗力的作用。一句话,刺五加等补气药,通过增强脏腑功能抗应激作用等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提高机体抗御外邪、预防疾病,或疾病发生后驱逐病邪的能力。
c.刺五加、人参等补气药一般具有调节的特点,是良好的生物反映调节剂,其对免疫力的增强和调节作用与机体原有的免疫水平关系密切。免疫低下时,接受低剂量时就可使免疫功能状态得到明显改善。
②双向调节作用
刺五加、黄芪、四君子汤等补气方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当机体处于不正常的情况时,发挥双向调节作用,使不正常的生理功能向正常方向发展,呈现逆转现象,使亢进者降低、低下者提高。刺五加等补气药,还有另外一个特性,即有调节机体紊乱的功能,使其趋于正常化,不论机体存在的生理、病理变化是亢进或低下,均可使其恢复正常,这就是双向调节作用,苏联学者将此作用称为“适应原”样作用。导师通过对刺五加进行系统的药理研究及黄芪等补气药研究,在国内较早提出“双向调节”作用这一概念。所谓“适应原”样作用,仅仅包括了祖国医学扶正固本的一部分作用。
③扶正固本治则实质
导师通过在扶正固本治则指导下确定补气法之补气药研究,证明了刺五加等补气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使机体紊乱的情况趋于正常,从而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相对动态平衡或稳定,使其“失平衡”状态(中医称之为阴阳失衡或阴阳失调)恢复到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此研究结果验证了中医扶正系在于“调节机体气血阴阳偏盛偏衰,使之趋向正?;焙逭?。导师在国内较早地从自身双向调节作用这一主要方向阐述并初步说明了扶正固本治则的实质,即“双向调节”作用。
④其他。导师证明了刺五加等补气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其抗应激作用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调节有密切关系,以及其具有的抗氧化作用等,亦为刺五加扶正固本作用及其实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6)倡导发挥中医药防治病毒性感染方面优势
导师积极倡导在中药新药研究方面,要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尤其提出要发挥中药在防治病毒性感染方面的优势。为此,导师亲自参加研制了防治病毒性肝炎新药——肝喜乐胶囊及乙肝复颗粒,前者已成为国家级新药,并纳入国家药品标准。在导师的学术思想影响下,中药所先后研制了注射用双黄连等一批防治病毒性疾病的中药新药。
导师通过刺五加等补气方药与其补气功效有关的药理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扶正固本治则适用于以正气虚弱为主而邪气轻微或邪气已除而正气尚虚的虚证。其扶正固本的作用:通过增强机体脏腑功能、抗应激作用等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御外邪、预防疾病或疾病发生后驱除病邪的能力;通过“双向调节”作用,使机体紊乱趋于正常,从而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相对动态平衡或稳定,使其“失平衡”关系恢复正常,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此研究结果,验证了中医扶正系在于“调节机体气血阴阳偏盛偏衰,使之趋向正?;钡暮逭贰5际Ω菀陨涎芯砍晒诠诮显绲卮幼陨怼八虻鹘凇弊饔谜庖恢匾矫娌龌虺醪剿得髁朔稣瘫局卧蚴抵?。
2.主要学术经验
导师在从事补益药等扶正固本治则及中药新药研究中,总结了如下学术经验:
(1)始终坚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扬中医药优势
①导师说,必须坚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主体战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医药是人们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导师说,中医药的特色是中医药事业赖以生存的核心所在,中医药的优势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医药只有坚持特色、发挥优势,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②导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第一,扶正固本治则及其补气方药的研究,在于发扬中医扶正固本、扶正祛邪和调节平衡等中医在治疗法则(治则)上的优势,其继承和发扬了中医学“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第二,导师以中药等天然药物及中药复方为研究对象,正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医的治疗优势。
第三,导师选择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新药进行研究,其目的就是要发挥中药对功能性、紊乱性病症在调节作用上的优势。
第四,导师提出要发挥中药在防治病毒感染方面优势,并亲自参与研制了防治病毒性肝炎新药肝喜乐胶囊及乙肝复颗粒。在导师倡导发挥中医药防治病毒性感染优势的学术思想影响下,中药研究所先后研制了治疗病毒所致腹泻(小儿止泻微丸)、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泰胶囊)、病毒性肺炎(肺炎宁)及上呼吸道新药(注射用双黄连)等中药新药。
第五,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方面的优势。地方研究所的特点决定了其要为地方服务,利用优势资源与生产企业一道研制生产具有当地特色的保健品。为此,我们与有关生产部门相结合,研究了以刺五加为主要原料的五加白酒、五加参茶,以人参为原料的“三宝白”补酒等,并受到群众的欢迎,创造出很高的经济效益。
(2)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药理学技术方法,进行中医药及中药新药研究,努力证实、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及开发现代中药。要使中医药理论及中药疗效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要使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以实现其价值(疗效等)并被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就必须要在继承中医药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中医药,就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现代中药,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
(3)在中医药及中药新药研究中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①突出地方特色。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从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出发,从天然药物中研究开发中药新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实为理想途径之一。刺五加、满山红就是根据黑龙江省天然中草药资源,按中药研究思路、方法开发的两种中药(均已载入《中国药典》)。作为一个中药研究机构,不能走纯天然药物、西药研究及中药西化之路。
②坚持结合临床实践。中药研究应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走“临床—实验—临床中药研究”之路,把临床和社会需求作为选题的基本出发点。
第一,课题来源于临床实践。应注重从中医临床研究或临床实践应用中发现寻找课题或探索方向,如导师研究的中药新药消渴颗粒来源于名医经验方;保和颗粒来源于古方;刺五加来源于民间验方等,这是中药新药开发选题的主要途径之一。从临床研究中开发课题具有临床基础好、成功概率较高的特点。导师说,中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性,大量的秘方、验方在民间流传,有的民间验方以其独特的疗效展示着中医药的强大威力,我们不应放弃发掘、整理和研究民间医药。另外,古典医籍所载经验方等是古代医药学者通过临床实践得到的疗效经验,这是开发中药新药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二,为临床服务。导师说,要记住药为医用。中药研究成果要为中医临床服务,应该是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中医、中药相互依赖的关系是中医学的显著特点。中医是中药应用的指针和开发的源泉,而中药是中医医疗保健的主要手段。因而在中药研究中,应密切结合临床,走医药结合之路,使中医中药同步发展。
第三,坚持面向生产。新药研究应面向生产,实行产、学、研相结合,这是中药科研成果转化、推广的好形式。为人们的医疗保健提供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稳定的中药产品;为使中药科研成果能够尽快转化为服务于临床、转化为生产力,中药科研必需面向生产,实行产、学、研相结合,这是中药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好形式。
导师在刺五加鉴定会后,实行“走出去”战略,与一面坡药厂合作办科研,同生产企业的科技人员及技术工人一道,研究刺五加适于大生产的剂型、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标准及提取分离刺五加有效部位的生产设备。因为坚持“中药科研面向生产”,不到半年时间,刺五加浸膏及刺五加片剂新产品就研制成功,并经卫生厅批准生产。导师说,中药科研结合临床,面向生产,坚持中医中药在临床、科研与生产实践的整体性,就是“多快好省”地促进和协调发展中医药的最好途径。
④坚持多学科结合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必然途径。无论是中医药理论研究,还是中药新药或是中药现代化或现代中药研究,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中药成分化学、代谢化学、生物药剂学、药理学、临床药理学等诸多学科专业。现代中药研究或中药现代化是传统医药与现代科学方法的结合,而中医药理论又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要证明、阐述中医药科学内涵,并创新发展中医药,除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外,还要充分运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思路和方法。通过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及跨领域研究等进行探索,是创新发展中医药的正确途径。
(4)其他。
①导师赞同并积极实施国家提出的中药现代化的任务;导师还倡导重视以中药的有效部位来开发新药。
②时任中药所所长期间,导师积极支持中药资源室关于黑龙江省名贵药材(人参、鹿茸、田鸡等)和道地药材(北五味子、关龙胆、宁古塔芪、小蒿防风、甘草等)生产技术及恢复道地药材质量等的研究工作。因为我省所产的这些道地药材,质量高、疗效好,研究道地药材或地产药材,从源头上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其规范化生产,对确保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