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简介
张缙(1931—2021),男,辽宁省黑山县人,国内外著名针灸专家。1951年毕业于沈阳中国医科大学。1954—1955年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针灸师资训练班学习。1956年参加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建所工作,任筹备组成员兼秘书,针灸经络研究室负责人,副主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主持了该所扩建为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和黑龙江省非药物治疗研究中心工作,任院长及中心主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院学位委员会主任。1980年晋升为副研究员,副主任医师。1982年晋升为主任医师,研究员。兼任黑龙江省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黑龙江省五届政协委员、黑龙江省七届人大常委、省七届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曾任国家科委中医专业组成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卫生部针灸针麻专题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理事长、东北针灸经络研究会会长、黑龙江省针灸学会会长、中国国际针灸考试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会评审委员。任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主任医师、针灸学科学术带头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针灸学会顾问、黑龙江省针灸学会名誉会长。
在针灸经络研究方面主要致力于针刺手法、针灸古典文献研究和循经感传的研究。他在临床上用针少、用穴巧、擅长飞经走气气至病所以及用针取热取凉等手法,故临床效果极佳。在经络研究方面最早提出循经感传阳性率的激发方法。提出并论证了隐性感传的存在及其理论意义。提出了循经感传具有普遍性、潜在性(隐性)、可激性、可控性、趋病性、效应性、循经性和变异性。这个理论体系在指导针灸临床方面是行之有效的。此项研究是国家七五攻关项目,获1992年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古典针灸文献研究方面,他主编的《针灸大成校释》历时二十年为国内外奉献了一部百万字的巨著,获1990年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及1992年国家古籍整理三等奖。在国内外出版了八部专著。他是《针灸学辞典》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百科全书》针灸分卷的编委和针刺手法部分的主要撰稿人,是《中国针灸荟萃》编委和刺灸学分卷主编。他撰写了80余篇论文发表于国内外刊物上,约计60万字。1979年以来总计获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项,获省医药科研成果奖3项。为了培养针灸人才发展针灸教育,他主办了全国针灸经络进修教育基地,举办了全国针灸研究班和研究生班。共培养了70名针灸硕士研究生和27名针灸博士研究生。他多次到美国、加拿大、德、波、匈、罗、日、俄、瑞士和阿联酋等国讲学,深受国外针灸医师们的欢迎。他在1978年提出了针灸学术的分科方案,并撰写了分科内容大纲,把针灸学分为《中国针灸医学史》《经络学》《腧穴学》《刺灸学》《针灸治疗学》《腧穴配方学》《各家针灸学说》《实验针灸学》《针刺麻醉学》和《古典针灸医籍选》等十个分支学科,这对发展针灸教育及针灸学术都具有战略意义。他向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提出北药开发建议书,意为黑龙江省立一个新的支柱产业。他是民主党派工商联为四化服务全国先进个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他先后七次刊入美国传记中心和英国剑桥的世界名人录上。分别被聘为两个组织的协会理事和终身研究员。他2010年被批准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
张缙教授作为针灸界泰斗,是《针灸大成》研究集大成者,他具有百折不挠的奋进向上精神,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超人的胆识,是一位精于科学技术研究的学者,又是一位中医药宏观战略方面的专家,这使他在循经感传、针刺手法、古典针灸文献及中医软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为我国的针灸事业和中医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凭其精湛的针刺手法成为黑龙江省针灸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代宗师,他从医60余载,将自己的一生都献于了中医药针灸事业,培养了传承弟子逾400多名,遍布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