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及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应用中医药早期干预,降低轻症转重症的‘保健康,防重症’”相关指示精神。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发挥高水平中医医院科研技术引领作用,通过医联体、专科联盟等多种形式发挥中医针灸治疗新冠病毒的独特优势,阻断轻症转重症,为战胜新冠病毒贡献中医力量。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所长桑鹏教授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临床表现及证候演变特点,按照“保健康,防重症”与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治要求,在国家岐黄学者王顺教授和国医大师孙申田教授的指导下,组织中医针灸专家拟定本针灸治疗方案。
《新型冠状病毒针灸治疗方案》
(一)轻型治疗方案
临床表现:低热或不发热,微恶寒,乏力,头身困重,肌肉酸痛,干咳痰少,咽痛,口干不欲多饮,或伴有胸闷脘痞,无汗或汗出不畅,或见呕恶纳呆,便溏或大便粘滞不爽。舌淡红,苔白厚腻或薄黄,脉滑数或濡。
治法:调神畅情,疏风解表。
选穴:百会、足三里(双)、气海、中脘。
操作方法:严格消毒后,采用一次性针灸针快速刺入。百会穴(经颅重复针刺法,捻转二至三分钟),足三里穴(捻转补法)。其余腧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
频次:每日针灸一次,留针30分钟。
(二)中型治疗方案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憋闷气促,腹胀,便秘不畅。舌质暗红,舌体胖,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滑。
治法:化湿宣肺,理气畅情。
选穴:百会、神庭、足三里(双)、丰隆(双)、曲池(双)、中脘、合谷(双)、肺俞(双)。
辨证配穴:乏力、怕冷、舌淡者,可加膈俞、肾俞、大肠俞。
操作方法:严格消毒后,采用一次性针灸针快速刺入。肺俞穴(针刺1寸,捻转泻法),百会穴(经颅重复针刺法,捻转二至三分钟),合谷穴(捻转泻法),丰隆(捻转补法),足三里穴(捻转补法)。其余腧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
频次:每日针灸一次,留针30分钟。
(三)重型治疗方案
临床表现:大热烦渴,喘憋气促,谵语神昏,视物错瞀,或发斑疹,或四肢抽搐。舌绛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数,或浮大而数。
治法:豁痰开窍,调神畅情。
选穴:百会、神庭、风池(双)、合谷(双)、大椎、肺俞(双)、曲池(双)、膈俞(双)、孔最(双)、丰隆(双)、足三里(双)。
辨证配穴:咳嗽、咳痰者,可加定喘、膏肓。神昏者可少商放血。
操作方法:严格消毒后,采用一次性针灸针快速刺入。大椎穴(针刺1寸,捻转泻法),风池穴(针刺1.5寸,捻转泻法),百会穴 (经颅重复针刺法,捻转二至三分钟),合谷穴(捻转泻法),丰隆(捻转补法),足三里穴(捻转补法),肺俞穴(针刺1寸,捻转泻法)。其余腧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
频次:每日针灸一次,留针30分钟。
(四)康复期治疗方案
康复期患者通常表现为倦怠乏力,纳差,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或腻。
治法:安神定志,健脾益气。
选穴:百会、神庭、太冲(双)、内关(双)、肺俞(双)、丰隆(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阴陵泉(双)、关元、气海。
辨证配穴:食欲差、大便稀溏者,可加中脘、天枢。
操作方法:严格消毒后,采用一次性针灸针快速刺入。内关穴(针刺1寸,捻转补法),百会穴(经颅重复针刺法捻转,二至三分钟),太冲穴(捻转泻法),三阴交穴(捻转补法),丰隆(捻转补法),足三里穴(捻转补法),肺俞穴(针刺1寸,捻转补法)。其余腧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
频次:每日针灸一次,留针30分钟。
操作注意事项
(一)膏肓、肺俞、膈俞等穴局部肌肉薄,注意规范操作,避免引起气胸。
(二)患者在医院期间,针灸治疗时的穴位选择,由其主管医生,根据病情酌情调整。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