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沿革
心血管科的建立可溯及到1957年省祖国医药研究所成立之初设立的中医内科研究室。1972年,时任省卫生厅副厅长的金才到祖研“蹲点”,在其帮助之下,建立了冠心病研究组,辖于中医内科研究室,组长由中医内科负责人之一的郭文勤兼任。当时,设有门诊和病房,有医护人员7人,床位24张,到1977年,床位增加到30张。1982年成为全国胸痹急症协作组成员单位及东北三省组长单位,1999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中医心病)学科梯队,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单位”,2006年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验收,徐惠梅接任“国家中医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学科带头人及黑龙江省中医心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从2007年开始,心血管科在国家名中医郭文勤教授的学术思想影响下,在学科带头人徐惠梅主任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由原来的一个病区,开放床位56张,扩大到现在的五个病区,开放床位196张,下设CCU病室、病理生理(心血管)实验室、心功室、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并在产、学、研多个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1982年7月,在原冠心病研究组基础上成立了冠心病研究室,主任为郭文勤,副主任为马静娴,有医生8名,护士长为王毅铭。设1个门诊,有24张病床。
1984年冠心病研究室改为“中医研究二室”;次年,又改为“胸痹病研究室”,由郭文勤任主任、马静娴任副主任。
1986年胸痹研究室(冠心病)主任郭文勤担任、副主任为马静娴,医生10名,护士长为王毅铭。设1个门诊,有48张病床。
1986年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调整内设结构成立“三所”,“胸痹病研究室”归中医研究所领导,郭文勤任所长,并兼任室主任。高忠范任副主任,有医生9人。1987年,芦凤英为冠心病科护士长。
1991年成立“冠心病科”,郭文勤任主任,马静娴为副主任,有医护人员9人。
1993年冠心病科更名为“心血管科”,赵惠君任科主任,高忠范、赵秀芹任副主任。本年,心血管科成为“全国胸痹心痛协作组东北分组组长单位”,郭文勤任东北分组组长。次年,成立了监护室。心血管科当时有医生12名,护士长为周莉。设门诊1个,有床位48张。
1997年心血管科被黑龙江省政府确定为“省中医心病重点学科”,赵秀琴为学科带头人,并任病区主任,科室分为2个病房,徐惠梅和赵秀琴分别任心一病房和心二病房主任。次年,成立了心肌炎病房,姜延为主任,心血管科一分为三,即心一、心二、心三科。心一科设门诊1个,有医生5名;心二科设门诊1个,有医生4名。心三科设门诊1个,有医生3人。心血管科总计有病床48张,1998年陈晓飞接替周莉任护士长,2000年改由张玉琦任护士长。
2002年心血管科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单位”,赵秀琴为项目负责人。2002年12月三辅院区新建病房楼投入使用,三层为心血管科使用,为第三病区,床位数由原来的48张扩增到63张,分为两组,病区主任为赵秀琴,心一科主任徐惠梅,设门诊1个,医生6名,心二科主任姜延,设门诊1个,医生5名。2005年,护士长调整为韩淑梅。
2006年徐惠梅任心血管病区主任,并接任国家中医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负责人、黑龙江省中医心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并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和省政府重点学科验收评审验收,为进入下一个建设周期奠定了基础。2016年心血管科接受了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的认证检查,医疗科研和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007年心血管科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强化建设单位”。
2008年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组织医疗队赴汶川灾区抗震救灾,心血管科医生路瑞华参加了抗震救灾医疗队。
2009年心血管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心血管三级实验室”,徐惠梅任实验室主任,确立了明确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实验室建设和材料整理等 省中医研究院心血管科重症监护中(CCU)
方面的工作,购置了先进的实验仪器,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科的医疗科研任务的完成及研究生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2009年南岗分院成立心血管二、三科。郭茂松任心二科主任、李杰为心二科护士长,吴春平任心三科主任、遇昕任护士长。
2009年心血管科先后完成了冠心病、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诊疗方案的梳理工作,并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核。拟定了心瘅临床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主攻病种临床诊疗方案和中医治疗难点解决方案,并制定了详细的验证方法与临床病例报告表。
2010年心血管科被确定为全国病毒性心肌炎协作分组组长单位徐惠梅任组长,对心瘅临床路径做了整理、汇总,经过审核,并按照国家要求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完成了全部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路径验证工作并撰写了验证总结报告;完成了主攻病种临床诊疗方案中医治疗难点解决方案报告。
2011年“郭文勤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设,为充分发挥老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创造了有力的条件。2016年心血管科开展民族医药诊疗技术和学术经验的传承工作,整理和归纳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建立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的宣传网站,扩大了专科的影响。
2011年心血管科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项目验收,并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制定的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及中医临床路径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采纳并推广应用。
2012年心血管科完成了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路径释义和诊疗方案的解读工作,同时还参加了第二批、第三批临床路径中卒心痛、肺心病、扩心病、脉痹、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等研究。
2013年心血管科完成了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检测指标量表的制定和总结工作,并被确定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重点培养科室,徐惠梅任负责人。2013年成立心血管五科,徐惠梅为病区主任,李雁任心五科副主任,唐静任心五科护士长。
2014年心血管科参加了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培训。
2015年成立了心血管六科,徐惠梅任心血管三病区主任兼心一科主任,任凤梧任心六科副主任。
(二)业务开展
心血管科在全国名中医郭文勤教授的带领和指导下,始终在科研和医疗两个方面开展业务活动。通过临床实践,对中医治疗心血管病,特别是冠心病、心绞痛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制定了益气活血法、化痰法等治疗冠心病的原则,提出冠心病“表现于心,根源在肾”的观点,运用独特的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可控制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进行性加重,使心电图改善、阻止或延缓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发生,丰富和发展了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理论。心血管科应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不断提高。研制多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院内制剂,这些药物有:参乌冠心丸、心宁丸、滋心阴口服液、心乐胶囊、心塞通口服液、安律胶囊、复脉康胶囊等等。
2006年心血管科医护人员27人,开放病床56张,分2个治疗组,门诊对应设立2个固定诊室,设有4张床位的CCU心脏监护室,另设心血管专科研究室。科室拥有中央监护仪,24小时动态心电监护,遥控心电监护及除颤监护仪等先进诊疗设备。
心血管科在“国家重点专科”建设中,由郭文勤教授坐阵,在学科带头人赵秀琴和徐惠梅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优先治疗方案,中医医疗业务不断增加,门诊及住院患者量呈逐年增长趋势。
2006-2016年十年间心血管科逐渐发展成为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临床专科,现开放床位196张,分4个病区,5个科室。心血管科突出中医特色,坚持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以中医药治疗为主,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对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梗死、心衰、高血压病冠脉多支病变、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等疾病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确定了学科的三个优势病种: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炎,制定了胸痹心痛(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心瘅(病毒性心肌炎)、心悸(室性早搏)的诊疗方案,并在临床中逐渐优化,形成临床路径并广泛推广,明确了究方向,门诊量从2007年的22381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40299人次,收治病人总数从2007年的1092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4335人次。
(三)人才培养
心血管科重视人才培养,梯队合理。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19人,高徒9人,2001年后,每年带教学生50人次,进修生4—5名。现有医护人员68名,其中高级职称9人,博士3人,硕士2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导师1人,学术继承人9人,国家名中医1人,省名中医2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多年来共培养研究生60余人,医疗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
心一科主任:徐惠梅
医生:项聿华、路瑞华、崔希雷、代洪绪
护士长:李丽楠
心二科主任:郭茂松
医生:王韶兵、高旭阳、张守新、常玉新、刘伟婧
护士长:李杰
心三科主任:吴春平
医生:高翯、王立民、马天阳、曹家铭、高琦
护士长:遇昕
心五科主任:李雁
医生:李龙、姜斌、靳艳江、徐永福、杜平平
护士长:唐静
心六科主任:任凤梧
医生:姜小刚、蒋晓野、曹蕊
护士长:张丽萍
(四)学术活动
1、1985年5月,由省祖研所冠心病组组织在哈尔滨市召开的全国胸痹(冠心病)急症协作组第二次会议。
2、1984年6月在北京成立的全国胸痹急症协作组,在“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命名的认真激烈争论中,郭文勤提出的“胸痹心通”被一致通过。
3、1987年8月,由省中医研究院冠心病研究室组织召开了黑龙江省中医治疗冠心病学术讨论会。郭文勤主任主持讲座。
4、参加《胸痹心痛中医急症诊疗规范》起草,后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文件形式下发全国。
5、1992年参加国际学术经验交流会。郭文勤教授作《真武汤加减治疗心衰的临床报告》。
6、1993年12月,组织并主持了全国胸痹协作组东北分组在哈尔滨成立大会。省中医研究院为组长单位,郭文勤为分组组长。1997年、2000年主持了第二、三次会议。
7、2009年举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名老中医治疗心血管疑难病症学习班》;
8、2010年举办了省级继续教育项目《中医治疗心血管病的学术交流会议》;
9、2011年举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心血管病新进展学习班》;
10、2012年举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中医药诊治心血管疾病学习班》;
11、2016年申报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邀请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等多名著名专家教授进行授课。
(五)科研成果
心血管科在全国名老中医郭文勤教授的指导下,在学科带头人徐惠梅的带领下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对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病进行了重点研究,科研成果喜人。近年来先后承担省部级课题13项,获部级科研成果3项,省级科研成果3项,自主研制开发新药7种。
心血管科立足于中医经典理论,总结前人经验,与多年临床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以温阳益气﹑活血通络为基本治疗原则,徐惠梅主持的《复脉康胶囊治疗冠心病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2007年获黑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徐惠梅主持的《心宁丸抗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2010年完成了科技成果鉴定;徐惠梅主持的《安律胶囊抗早搏最佳靶点的研究》2011年获黑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李雁主持的《加味温胆汤对实验性冠心病痰浊血瘀证家兔模型血清IL-6、MMP-7水平的影响》2014年完成了科技成果鉴定。任凤梧主持的《心乐胶囊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Bcl-2及Bax的影响》2015年获黑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吴春平主持的《参芪益气通脉颗粒治疗病窦综合征的临床研究》2015获黑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徐惠梅主持的《参芪补心丸抗心肌血管内皮损伤机制的研究》2015年获黑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